2)第三十三章 投资之论(下)_回档之无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班门弄斧”,就像一个幼童谈论国际形势,只会让人觉得有趣而不会生厌。

  “常爷爷这边若是不想转型而做本行投资的话,那就来内地开连锁店咯。投入巨量的广告,铺天盖地的宣传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出名气,在最多的城市开连锁……来自宝岛风味的xxx很多人都会去尝个新鲜,若加上品质过硬,市场会很快打开。这有个前提……就是广告宣传。”韩俊说道:“至于耿爷爷您……那就简单啦,既然您什么赚钱做什么,那来内地就做最赚钱的呗。讲真,滨海就不错哦。”

  “讲真”这词儿,是客家话,宝岛、香港那边都有人会用。

  突然听韩俊这么说,耿晨曦噗嗤乐了出来,觉得这小孩儿太有意思了。明明年纪不大,却一副老气横秋,可偏偏他又说的通俗在理。

  “哟?这可难办了,那你觉得,在滨海现在什么最赚钱呀?”耿玉诚老人又问。

  他却并不指望韩俊真的会告诉他什么最赚钱,正如韩俊所想,说道此时,逗逗这个孩子的意思更多一点儿。

  其实关于投资,不管是耿老还是常老,的确有这个想法,而且项目差不多已经圈定了两三个,具体如何实施有待商讨,不过目的地却并未确定。本着商人货比三家的原则,这种事情需要谨慎考察的,而且韩俊说的没错,单看政策是没有用的。

  只有那种小虾米才会盯着政府政策优惠的仨桃俩枣,而真正的大商,考虑更多的则是环境和前景,二者缺一不可。

  而说到考察,两位老人并不会亲自去,毕竟年事已高,此次来滨海的确是单纯为了送老首长最后一程。考察的事情,自有儿孙操心,否则也不用带一大帮人,整偌大排场前来。

  此时的宝岛,经济发展看似好于内地,但日益高涨的经营成本,让有远见的商人们将目光渐渐投向大陆,这里不仅有庞大的市场和消费群体,政策上的扶持远远好于在宝岛这个弹丸之地摸爬滚打。

  耿玉诚家中的企业,早在九五年就已经跟京城、沪市、深市有过投资合作,此次来内地,亦有扩大投资范围的意思在内,只是滨海并非第一选择罢了。

  “如果是一线城市最好,滨海稍微差点,搞房地产吧。”韩俊想了想,随口说道。

  听到这里,耿玉诚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不仅是他,常汉文老人的微阖的双眼这会儿也彻底睁开。

  此时两位老人的心里多少有些震惊。

  因为……他们原本计划的几个投资项目中,就有房地产!

  耿玉诚家中企业在大陆经营了五年,他本人年纪大了,坐镇家中并不太多过问,关于经营他干涉不多任由子女们自由发挥,但是一切的信息他却尽在掌握。五年来的经营,让家中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跟当地高层相互十分熟稔,信息共享之下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