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6章 ,他乡遇故知_三月麻竹从1994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跟谁来的,怎么不随村里人去珠海?大家一般不是去珠海么。”

  廖敦颐说,“我跟阳雅来的。”

  听到跟着阳雅来的,林义几乎秒懂,又是一出少年慕艾的老戏码。

  不过打开记忆匣子,好像这发小没有和阳雅最终走在一起,不然就算自己大学毕业后很少回老家了,但应该也会有印象、有听说才是。

  把杂乱的思绪放一边,林义又问,“听说阳雅家里出事了,她不陪她父母吗?怎么出来的这么快?”

  廖敦颐看了眼公厕方向就小声告诉他来龙去脉:阳雅的两姐妹被枪毙后,村里人都在背后嚼舌根,一个劲的数落阳雅父母在小女儿得势时的张狂和目中无人。

  中年丧子已经是人生莫大不幸,却还要时时刻刻受流言蛮语的侵袭,阳雅父母最终还是向生活低头了。

  低头的后果就是,阳雅父亲又变回了发迹前的样子,或者说姿态更低了,出门时候头几乎是贴地的。

  而她母亲就更加不堪,躲在家里整天以泪洗面,前后不到两月,左眼都快哭瞎了。

  听到这里,林义嘴巴张了张,却又不知道怎么表达。

  有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林义觉得这话在一定程度是对的。

  不过作为被农村风言风语毒害很大的林义来说,感悟也比较深。在农村就没有完人,当面你还是九好十好,但撇个面你就成了别人嘴里最垃圾的非议对象。

  那些长舌妇们要用嘴刀子刮你,总能有各种理由。

  比如你没结婚,嘲笑你单身;结婚了,嘲笑你不生娃;生娃了,嘲笑你不生男孩;你儿女双全,嘲笑你没钱;你什么都有了,这下更麻烦了该嫉妒你了,巴不得你有点事。

  很多人用这种莫须有的罪名这样瞧不起人,总是说些恶毒话。要是有人来对质了就认为自己只是玩笑话,要人家气量大点不要当真。

  但这是玩笑话吗?

  每个人都是有底线的,只是没有暴发而已,假如暴发了就不可控制,要出人命的,特别是老实人。这样的事例现实中真的没少发生过,但死的不是他们就没人在意,吃完饭继续凑一起东西东北。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话伤人六月寒。尊重他人,也是宽待自己。

  可这些人就是学不会,这也是越来越多农村人逃离的主要原因。

  在他思想散发之际,廖敦颐继续说:“阳雅也因为家里的事被拖累,不仅工作耽搁了,就连在日企准备和她结婚的采购组长也跟她分了手。

  而且男方分手的理由很伤人:你们一家子都是这样的人,我可不敢和你们生活在一起。”

  林义说,“那你妈呢,同意你和阳雅这事?”

  廖敦颐顿了顿说,“不同意,我是偷偷跑出来的。”

  听到这话,林义瞬间无语,也是为发小叹息。心想以阳雅的性子,家乡已经给她带来这么多恶意了,怎么还可能会嫁给本地人回去受罪呢,这大概就是她后面在外地安家落户了的原因吧。

  阳雅从厕所回来的时候,林义发现这老同学自愈能力还算可以,但要是细细观察,笑容下面却藏着满满的忧伤。

  两人问林义吃了晚餐没,林义张口就同他们一样叫了碗凉拌面。

  中间林义问阳雅,“龙岗的工作没了,那你在罗湖打算干点什么?”

  对此,阳雅显然早有准备,看一眼廖敦颐就说,“出来这几年我攒了点钱,又学会了些电脑知识,我俩打算租个门面开一家打字复印店。”

  林义吸溜一口凉面,赞同道,“这主意不错,随着深城经济的快速发展,打字复印确实是门很好的生意。那你们铺面租好了吗?”

  廖敦颐说,“租好了,就在前边不远。”

  租好了就行,要是没租好他还打算背地里帮两人一把。

  吃完面,林义跟随两人去店面看了看,面积不大,拢共也就十多个平方。不过作为打字复印的创业起点,却也勉强可以将就。

  ps:恶意满满。

  大家加群来水水呀,评论区有群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