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1章天竺_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州府。

  当年的杨广挖一条运河都动用了上百万人。

  如今,虽说技术进步了,但六条铁路,这调动的人数,怕是没有个三百万也有两百万了。

  大宋铁道司已经紧锣密鼓再筹划着各地的人员招募计划。

  大宋邸报也对铁路提案一事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

  百姓们对铁路的认知并不深刻,只是看着热闹。

  但这一年的大宋,已经有不少专门研究经济的学者。

  他们一致认为,朝廷在做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皇帝的远见当今无人能敌。

  朝廷的铁路在民间的商人圈子里炒的沸沸扬扬。

  同时,广南新府的港口也受到了许多人关注。

  已经有第一批商人出发,将货物运输到注辇。

  听说远洋大臣沈浪已经开始在注辇建设行政机构,奉朝廷之命,成立了注辇府,辖注辇路。

  注辇府将设立银行,港口,军区,学校。

  与此同时,从翰林学院和帝国军事学院卒业的部分学生,也从广南东路的港口出发,漂洋过海,抵达注辇。

  他们将作为那里的行政官员、学校老师,常驻在那里。

  按照大宋对海外扩张的标配,当地人要开始学习汉文,说汉语,写汉字,读四书五经,接受圣人教化。

  同时,还要在那里修公路,搞基建。

  起初,那里的人不为所动。

  他们都信奉佛教,做清修。

  并且那里苦行僧还劝诫底层的人,要坚定不移信奉佛祖,人间所有的痛苦都会消失。

  不过,自从沈浪申请了一批交子过来后,局面就发生了一丢丢变化。

  “听说去挖山有钱拿?”

  “真的假的?”

  “是真的,昨天我朋友拿到了。”

  “别被骗了,拿的是纸,根本不是钱。”

  “但听说那种纸可以在街头买食物吃。”

  “你刚才说只需要去挖山就有钱拿?”

  “是的。”

  “还有这种好事,我要去看看。”

  这时,来了一个苦行僧:“你们都坐下,我来给你们讲佛祖的故事,人世界万物都是浮云……喂,别走,我跟你们将佛祖的故事,别走啊……”

  沈浪躺在用绳子编织的吊床上,手里拿着椰子,正在喝椰汁,听完手下的汇报,他感慨道:陛下说得对,有时候,不用武力,比用武力更加有效。

  那些泥腿子,有钱谁不想赚呢?

  毕竟钱可以买到食物啊!

  只要他们老老实实的,有吃的,要他们学习汉文,岂不是易如反掌?

  当人人都说汉语,写汉字,接受了孔孟思想后,你让他不忠于大宋,怎么可能?

  就像后世某些人,说着洋文,觉得洋人的地方月亮更圆,你让她们不跪舔洋人,怎么可能?

  沈浪奉皇帝之命,在注辇经营地盘。

  但注辇北边的天竺却已经知晓注辇被灭。

  此时天竺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叫波罗王朝,它几乎统一了北部大片领地。

  在位的君主叫鸠摩罗波罗。

  天竺富裕,具体体现在自然环境上。

  由于地处热带,雨水充足,自然农作物都很容易存活,一般人不会饿死。

  这里的人又信奉婆罗门教和佛教,对人生看得很淡然,造反的欲望非常低。

  所以,比起中原王朝,这里顺民更多。

  波罗王朝的历代君王对南边的注辇没啥兴趣。

  但这一代的君王,是一个吃多了闲得蛋疼的年轻人。

  他有充足的精力发泄。

  例如他喜欢四处找妹子。

  例如他不止一次想着要出兵教训一下南边的注辇。

  这一次听说注辇被灭了,顿时来了兴趣啊。

  一听说是东方过来的军队灭的,顿时兴趣更浓了。

  这天竺与华夏的恩怨,真正来说,是从唐朝开始的。

  当时大唐出了无数英杰,其中一位很牛逼的传奇人物,叫王玄策。

  这哥们儿一人跑到天竺,活生生把天竺灭了三次。

  打得半点脾气都没有了。

  服是服了,但只服大唐啊。

  大唐都灭了快两百年了。

  王玄策又是六百年前的人物了。

  要说选择天竺还怕中土,鸠摩罗波罗可不乐意了。

  请收藏:https://m.bqu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